本报记者 王朝强 通讯员 吴文昊
近年来,福建省诏安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据统计,2019年,诏安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量8.4万吨,总产值4亿元,占全县蔬菜总产值的50%以上,形成西潭、白洋、深桥、桥东、金星、梅岭设施蔬菜等六大千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
集中打造蔬菜示范园
诏安为切实推动设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积极整合省、市、县三级农业项目资金,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在设施蔬菜产业重镇——西潭镇集中力量打造万亩蔬菜示范园。
目前,该园区已建设连片4000亩的核心示范区,并实现“四通五聚”。四通即路畅通、水(渠)通、电通、网络通,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五聚即领导力量聚集、产业项目聚集、科研技术聚集、政策资金聚集、农业人才聚集,打造园区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以上,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促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
作为福建省34个蔬菜生产大县之一,诏安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优异,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适宜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诏安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取得良好成效。
严选优良品种。依托县内实力雄厚的设施蔬菜育苗企业,引进国内外优质甜椒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普卡夫、布兰妮、路帅等数十种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甜椒优良品种加以推广利用,甜椒优良品种推广覆盖率达100%。
培育优质种苗。依托诏安嘉禾百利种苗有限公司,建成全市大规模的蔬菜标准化育苗工厂,工厂占地面积288亩,智能温室大棚棚内面积50亩,运用超精量穴盘播种机、自动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淋水车、移动育苗床、嫁接室、恒温室、愈合室等标准化设施设备,实现科技引领智慧种植,年可培育各类优质蔬菜种苗2000万株,辐射带动设施蔬菜种植1万亩。
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为打破设施蔬菜传统种植模式,促进设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诏安县引进以色列大棚环境控制系统,通过感应设备,实时准确测量大棚内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气象指标,实现智慧管控农业生产;引进意大利进口的自动化超精量穴盘播种机,全程自动化,可节省人工80%以上;引进移动喷灌系统,喷洒均匀系数达90%左右,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40%以上,节省劳力50%。
诏安县基于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依托县域蔬菜主导产业——设施蔬菜,奋力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
主要做法有:引进优良品种,制定基地主栽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按标生产,提升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建设蔬菜预冷库,在延长蔬菜贮藏供应时间,调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诏安设施蔬菜产品在春节前后占领全国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良好时机,打造诏安蔬菜品牌;改变传统蔬菜企业经营模式,鼓励设施企业稳固一产,拓展二产,开发三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诏安县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围绕标准化生产、农药化肥减量化、可追溯平台建设等开展一系列创建工作,示范推广“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亩以上;开展绿色防控,大量推广使用粘虫色板、性诱剂等,及时发布病虫害情报,推广生物农药防治,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增效;建设商品有机肥示范点,引导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全县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面积1.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万亩;将全县蔬菜经营主体纳入“一品一码”管理,基本实现优质装箱蔬菜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程可追溯。
诏安县以建设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区、设施蔬菜优质种苗供应基地为龙头,精心打造蔬菜全链条产业融合新模式,实现了以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建设诏安富美乡村的目标。